16座广东古书院,总行程1000多公里,持续数月,以最直观的视角带领读者品读广东古书院的故事,见证古书院的变迁可靠的线上股票配资,感受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工程成果。8月18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走读广东古书院》,在南国书香节上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分享沙龙,广东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蒋述卓先生莅临现场,与《南方都市报》主创团队代表共同走读广东古书院,品味岭南文化史。 活动现场。 书院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广东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了高潮——广东成为全国书院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消费税改革的必要性 广东书院,是承载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的标志及平台。在明代,广东诞生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理学大儒陈献章,他对广东学术的推动主要是通过书院来实现的。伴随着广东书院的发展,岭南地区也出现了众多硕彦名儒:湛若水、阮元、陈澧、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丘逢甲等,他们为广东文化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者,清末的广东书院除传播文化外,还刊刻印行了大量经典书籍,贡献悠远。 广东书院兼顾精英教育和民众教育的发展, 其兴衰演变与广东文化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广东书院的多元发展,亦体现了岭南教育的多样化以及务实、开放、创新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书院史也是广东文化史。 由《南方都市报》文体新闻部策划并执行的走读广东古书院系列沿用了走读系列一贯的多媒体报道方式,即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搜寻,以文字、视频、图片等丰富手段对遴选出来的16座岭南古书院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呈现,架设岭南书院文化传承领域研究与大众传播之间的桥梁。 《走读广东古书院》。 走读广东古书院系列报道在深度、广度和角度上都非常出色,不但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还注重直播和短视频等可视化表现手段的运用,既注重思想性、主题性,又体现出知识性、可读性和可看性。报道不但系统地呈现了广东文化教育的历史,而且梳理了岭南文脉,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之余,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认同、交流发展和新生代培育贡献一份力量。 《走读广东古书院》是《南方都市报》文体新闻部策划的走读系列报道的第二季,第一季《走读广东古城》,聚焦的是广东沿海因明代海防制度而设立的卫所城遗址,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于2022年7月出版。 走读广东古书院系列还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著名文史大家刘斯奋欣然为报道题签“走读古书院”;著名古书院文化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绪柏担任学术顾问;潮汕古书院文化研究专家、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吴榕青、孔令彬,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任建敏亲自担任导览嘉宾;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黎国韬对所有标题逐一修订。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承学在推荐语中如此写道:“《走读广东古书院》一书展现了岭南书院文化的精华和深厚底蕴,反映当时广东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述卓认为,古书院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方面,具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真理、产生新思想,培养人才的作用。《走读广东古书院》是文化传承,文化强省的深入举措,是可以让更多民众了解其历史、特色的生动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5座古书院被列入广东省首批重点打造的“十大岭南书院”,它们分别是惠州丰湖书院、东莞鳌台书院、梅州东山书院、潮州金山书院和肇庆星岩书院,挂牌后它们都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条件,开展了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学术研究和公益课程培训,以赓续岭南书院文脉,建设大湾区文化高地。 南方+记者 戴雪晴 通讯员 陈宇可靠的线上股票配资 |